一名特战尖兵的精武轨迹
■本报记者 贾保华 通讯员 李审荣
西北某训练场,风沙弥漫。一名狙击手持枪趴在戈壁沙窝里,根据观察员的指令迅速调整射击方向和参数。
“砰砰!”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响,子弹精准命中目标,精确狙杀远方多个目标,仅用时30秒。
这位狙击手名叫周健,是西部战区陆军某部“王牌”狙击手。像大多数男孩一样,周健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。2009年7月,正在东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读书的他应征入伍,来到原兰州军区某红军师,成为一名大学生直招士官。
初入军营,周健就在基础体能摸底考核中崭露头角,所考11个体能课目全部达到合格水平。下连时,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“优秀直招士官”,进入侦察连成为一名狙击手。
2012年,原兰州军区组织创破纪录比武竞赛,周健以优异成绩入选集团军集训队。然而,要想在高手如云的集训队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。第一次测试,周健的成绩连前10名都没进入。
“危急时刻,狙击手往往只有一次扣动扳机的机会,如果不能一枪毙敌,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,甚至会影响整个战局。”为弥补自身短板,周健每次训练都随身带个笔记本,把海拔、气温、风速和角度等数据记录下来,摸索出快速判断不同距离射击修正值的硬功夫,总结出身体后移、重心在后的射击要领,在反复训练中力求“人枪合一”。
经过4个月的艰苦训练,周健射击水平突飞猛进,在原兰州军区狙击手对抗竞赛中获得了100米精度射击的第一名,荣立二等功。同年,他作为优秀大学生士兵提干。
一年的军校生活,周健在沉淀中变得更成熟,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兰州军区某特战旅任职排长,并成为“天狼突击队”的一名队员。
为提高对枪的感知能力,周健在训练中把护膝护肘取掉,双肘一次次被坚硬的地面磨得血流不止,伤口和衣服粘在一起;为练习据枪的稳定性,在-20℃的气温下,他把6枚弹壳竖着放在枪管上,保持2小时不掉……
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。2014年7月,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,“金鹰-2014”国际特种兵狙击手比武紧张进行。十几个课目比拼下来,周健和队友一直排在前列。
越障射击课目开始,大雨不期而至。将200公斤重的油桶滚动20米,提着20公斤重的水桶前进20米,穿过涵洞、矮墙……来到射击地域,周健凝神屏息间,随着两声枪响,400米外直径30厘米的两个目标应声倒下,用时仅43秒,比第二名足足快了36秒。这一表现,令全场震惊。
最终,周健和队友在与美、俄、英等6个参赛国、20支参赛队的较量中,夺得8个第一、4个第二、2个第三,以绝对优势收获了团体第一名,他本人斩获越障射击、搜索射击等4个课目金牌,荣立一等功。
“战场上最不希望遇到的对手。”曾有外军特战队员这样评价周健。然而,一战成名的周健在精武之路上,依然没有止步。
今年5月,陆军某部从该特战旅选拔特战队员,周健第一时间报名。他的这个决定出乎很多人意料:周健是单位典型,提前晋职晋衔很有希望,到新单位则一切归零……
“军人崇尚荣誉,但不能让荣誉成为包袱。”集训期间,来自不同特战部队的队员要经过“魔鬼周”训练,三分之一的人将被淘汰。31岁的周健和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战士同场竞争。在11公里武装越野考核中,他由于肠胃不适一直呕吐不止,但是他坚持到了终点,最终通过考核。
责编: